參考 | 新冠疫苗接種出現反應,我們該怎么辦?
2021/04/14
新冠疫苗接種反應應急預案。
一、目的
為更好的開展新冠肺炎疫苗預防接種工作,減少新冠肺炎疫苗預防接種反應和事故造成的影響,維護接種對象的合法權益,保證人民的身體健康。
二、定義
新冠肺炎疫苗預防接種反應:是指合格的疫苗在實施規(guī)范接種過程中或者實施規(guī)范接種后造成受體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相關各方面無過錯的藥品不良反應。
新冠肺炎疫苗預防接種反應事故:指由于新冠肺炎疫苗質量不合格,或者由于在新冠肺炎疫苗預防接種實施過程中違反新冠肺炎疫苗預防接種工作規(guī)范、免疫程序、
疫苗使用指導原則、接種方案等造成受種者機體組織器官、功能損害。其發(fā)生的原因包括新冠肺炎疫苗質量不合格和預防接種實施差錯2個方面,
既可能直接造成受種者的健康損害,又可能增加發(fā)生新冠肺炎疫苗預防接種一般反應和異常反應的危險性。
三、發(fā)生的原因
1. 疫苗自身因素(疫苗的毒株、疫苗的純度與均勻度、疫苗的生產工藝、疫苗中的附加物、疫苗污染外源性因子、疫苗制造中的差錯)
2. 疫苗使用方面的因素(接種對象不當、禁忌證掌握不嚴、接種部位、途徑不正確、接種劑量和接種次數過多、
誤用與劑型不符的疫苗或稀釋液、疫苗運輸或儲存不當,使用時未檢查或使用中未搖勻、不安全注射)
3. 個體方面的因素(健康狀況、過敏性體質、免疫功能不全、精神因素)
4. 其他因素(接種時間、藥物影響、其他,如新冠肺炎疫苗預防接種后進行劇烈運動和重度體力勞動會加重反應等)
四、處理
局部化膿:
分有菌性化膿感染與無菌性膿腫,前者在疫苗分裝時胺致病菌污染,或因注射器、接種局部消毒不嚴所致,后者多因接種含有吸附劑疫苗,或注射部位選擇不正確,注射過淺,劑量過大等。
處理方法:
早期均可用熱敷,每日3~5次,每次20分鐘?;撔阅撃[可用抗生素治療。無菌性膿腫切忌切開排膿,可用注射器抽膿。
暈厥(暈針):
接種者由于精神過度緊張和恐懼心理而造成暫時性腦貧血,引起短時間失去知覺和行動能力的現象。在空腹、過度疲勞、接種場所空氣污濁等情況下易發(fā)生,
多數在接種時或接種后數分鐘發(fā)生,輕者有心慌、惡心、手足發(fā)冷、發(fā)麻等,經短時間即可恢復正常。
嚴重者面色蒼白、惡心、嘔吐、心跳緩慢、脈搏無力、血壓下降伴失去知覺,數十秒至數分鐘清醒。
處理方法:
患者平臥、頭部放低,注意保暖,口服糖水,亦可針刺人中等穴位。如仍未見好轉者應送急診科搶救治療。
過敏性休克:
在接種時或接種后數秒鐘至數分鐘內發(fā)生,也有少數延至30分鐘或1~2小時發(fā)作。突然感到全身發(fā)癢、胸悶、氣急、煩躁、面色蒼白、
出冷汗、四肢發(fā)涼、血壓下降、心律減慢、脈細或無。如不及時搶救,死亡常發(fā)生于抗原進入機體后15~20分鐘。死亡原因多為窒息和末梢循環(huán)衰竭。
處理方法:
讓病人平臥、頭部放低,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注射1:1000腎上腺素0.5~1.0ml,同時肌肉內注射苯海拉明25~50mg.呼吸衰竭者可肌肉注射尼可剎米250mg,并吸入氧氣。
過敏性皮疹:
各種疫苗接種后均可使一些過敏體質的人發(fā)生過敏性皮疹,常在接種后數小時或數天發(fā)生,多少不一,大小不等,色淡或深紅,周圍呈蒼白色。
處理方法:
給抗過敏藥物,如苯海拉明,每次25~50mg,每日2~3次。
急性精神反應:
為精神或心理因素所致,輕少見,最常見表現為急性休克性反應和癔病性發(fā)作,這類病人最大特點是臨床表現與主觀癥狀和客觀體征不符,
而且意識不喪失。各種癥狀常在患者注意力轉移或進入睡眠后明顯減輕,預后一般良好。
處理方法:
一般不需特殊治療,大多數用針灸、暗示療法即可恢復,嚴重者可給些鎮(zhèn)靜劑。
五、報告
報告內容:
姓名、性別、年齡、監(jiān)護人姓名和住址、接種疫苗名稱、劑次、接種時間、發(fā)生反應時間和人數、主要臨床特征、初步診斷和診斷單位、報告人和報告時間等。
報告單位和報告人:
在新冠肺炎疫苗預防接種過程中,凡遇到與新冠疫苗新冠肺炎疫苗預防接種有關的病例,如認為可能是異常反應和事故,應進行登記,并向醫(yī)務部報告,同時向市疾控中心報告。
報告時限:
發(fā)現異常反應時,應在6小時內報告,如為嚴重事故,應在2小時內報告,與此同時,不得延誤調查和搶救治療。
填寫報告表格
六、流程
詢問接種疫苗史和疾病史→有無禁忌癥→如有暫緩接種或禁止接種→發(fā)生反應→分析反應類型→如為一般反應→給予對癥治療→一旦發(fā)生休克→立即平臥、
匯報現場保障醫(yī)生(同時匯報接種醫(yī)院專家組成員)就地搶救→遵醫(yī)囑皮下注射腎上腺素→吸氧→解除支氣管痙攣→送入搶救室進一步搶救→報告接種醫(yī)院負責人→報告市疾控中心→填寫報告表。